古城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人文价值,是民族记忆与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近年来,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以“数字技术+文化基因”为核心抓手,通过智慧服务升级、数智治理创新、沉浸式场景活化、数字孪生拓展、消费生态培育五大实践路径,探索出古城保护与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双赢模式。
一、智慧服务升级:从“管理本位”到“游客中心”


打造数字东关智慧平台,集成客流分析、能耗监测、应急指挥等系统模块,实现日均3万级客流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动态分析,为商户经营提供精准客群画像。推动“东关历史文化街区”公众号升级为线上服务中枢,集成街区导览、景点预约、智能停车、活动反馈等一站式功能。通过大数据精准匹配游客需求,动态调整服务资源配置——如节假日增设临时车位、热门商铺智能导流等,有效破解“找厕所难”“停车拥堵”等传统景区痛点。智慧服务上线后,游客满意度跃升至97%,节假日客流承载效率提升35%,形成“线上服务—线下体验—数据反馈”的闭环生态。
二、数智治理创新:动态热力图破解高峰期拥堵


针对节假日人流拥堵痛点,搭建“1+N”数智治理平台(1个全量数据中心+N个智能应用模块),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实现精准治理。平台实时采集街区热力图、客流密度、交通流量等20余类动态指标,提前预测重点区域人流量,精准识别东、西入口等12处高密度节点,并联动地面网格员形成“监测-预警-调度-反馈”闭环。通过热力图动态引导人流,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的治理升级,显著提升高峰期管理效能。
三、沉浸式场景活化:“长乐盐商宴”激活文化基因


以明清盐商文化为内核,打造“沉浸式演艺+主题餐饮”复合场景,长乐客栈推出“长乐盐商宴”沉浸式餐饮项目,游客可穿戴古装深度参与“议事厅议价”“码头卸货”等剧情互动,通过与虚拟NPC对话获解锁历史典故,实现“一筷一盏皆剧情”的多维感官体验。该项目累计接待体验游客超8000人次,游客停留时长从2.1小时延长至4.5小时,带动周边商户营收增长,形成“文化体验—消费转化”的良性闭环。
四、数字孪生拓展:“创世山海经”打造虚实共生空间


在东门城楼18个展厅构建《创世·山海经》数字孪生平台,运用8K沉浸式动画、VR/AR技术实现古籍神兽“破卷而出”。镇馆之宝明代彩绘本《山海经》通过AR扫描技术,使128只神兽以3D形态呈现,配合5.1环绕声效与互动投影,打造“一步一景一神话”的立体体验空间。该平台已累计吸引超1万名游客深度体验,带动街区数字文创产品销售额显著增长,验证了“数字技术+在地文化”的变现潜力。


五、消费生态培育:数字人民币与文化IP双轮驱动
作为江苏省首批数字人民币文旅应用集聚区,街区不断创新“扬州老字号+数字文创”的文旅消费模式,谢馥春、三和四美等20余家老字号推出数字人民币专属折扣。此外,街区还打造“月下东关·春日雅集”“汉森熊·游园会”等非遗市集,日均吸引超1.95万人次参与拓印团扇、生肖剪纸等互动体验,推动传统商户数字化转型率有效提升,形成“日赏非遗、夜享雅韵”的全时段消费闭环。


数字经济不仅是古城保护的“技术盾牌”,更是文旅融合的“创新引擎”。未来,东关历史文化街区将持续深化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应用,培育更多像“长乐盐商宴”“创世山海经”这样的现象级文化IP,让千年古城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机,实现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