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赋能,逐“绿”而行丨能源集团新能源产业两周年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5-10-28

两载春秋奋楫行,扬帆致远启新程。2023年10月26日,能源集团揭牌成立。成立两年来,能源集团坚定不移落实全市能源产业改革“主攻手”、能源创新合作“主引擎”、能源保障供应“主力军”功能定位,统筹优化能源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逐步构建以传统能源为兜底保障、新能源为关键支撑的能源供给体系。

拓展速度“快”

发展规模“从小到大”

图注:全国首批、江苏首家建成投产的“光伏+水务”项目(汤汪污水处理厂电站)

坚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并行、光伏和储充并重、自主开发和合作开发并举”发展原则,新能源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规模持续扩张。

光伏电站建设结出硕果。昌建广场、虎豹集团等一批辐射带动强、综合效益好的光伏项目密集“上新”、集群成势,两年内光伏电站总规模增长5倍以上。

储能项目建设成效显现。推动扬州规模最大的120MW/240MWh电网侧储能项目投产运行,与联环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合作开发储能项目,为区域能源结构转型、清洁能源消纳与电力安全保障注入强劲动能。

充电网络建设加速织密。“扬能捷充”品牌效应持续扩大,聚焦企事业单位、商业建筑、交通枢纽、公共停车场等多种场景,采用“快慢充相结合”方式,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12座、布设充电单元200余个,成功搭建以城区为中心的综合能源站网络。

能源项目合作持续深化。持续拓展能源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与中石油天然气江苏销售分公司、铁塔能源江苏公司等能源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行股权合作,能源“朋友圈”不断扩大。

发展结构“新”

产业布局“从无到有”

图注:扬州能源智慧中心

树牢市场化、区域化发展思维,围绕新能源产业补链强链,不断拓宽业务结构、扩大产业布局,多项新能源业务实现从0到1、从一到多的突破。

成功拓展第一个扬州市外新能源项目。投运南京安居建合分布式光伏项目,正式开启新能源业务“走出扬州、布局全省、辐射全国”的崭新篇章。业务版图稳步拓展至南通、淮安、徐州、常州等省内城市及安徽、新疆等外省区域,成功构建“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

顺利实施第一个综合能源服务项目。以“扬州市政府能源托管项目”为战略支点,能源集团成功开辟数智化节能新赛道。在标杆项目的引领下,晶澳能源站、公安局能源托管等系列项目快速落地、多点开花,打造了强劲的新增长极。

高效完成第一个扬州市级虚拟电厂建设。成功取得我市首个虚拟电厂运营资质,建设进度在全省各地市能源集团中领先。联合国网扬州公司共同打造扬州市虚拟电厂管控中心与监测中心,顺利完成市区资源统筹整合,突破性打通市区与高邮数据通路,实现区域能源数据实时共享。

发展质量“优”

应用模式“从单一到多元”

图注:“运河十里”光储充检综合能源站

注重多元融合,推动新能源项目从单一开发向集成应用转变,为能源转型、多能互补和生态治理提供更多创新样本。

产业融合生态化。建成投产公道镇“渔光互补”和三生畜牧“牧光互补”项目,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绿色产业、互利共赢”的立体生态模式,实现土地综合利用和多产业协同发展的共赢。

应用场景示范化。持续拓展“光伏+”多元融合模式,建成投产北山污水处理厂“光伏+水务”项目和丰沃达物流中心近零碳项目,助力产业绿色化、园区低碳化建设,为高能耗企业提供降本增效和绿色转型的战略路径。

多能互补集成化。“运河十里”光储充检综合能源站正式启用,应用“光储直柔”智能直流微电网技术,实现“光伏发电—储能调峰—智能充电—安全检测”全链条协同;建设扬州首个光储充放换综合能源站项目,搭载新能源汽车换电站补能系统和V2G车网互动技术,进一步满足新能源汽车用户多元化需求,打造零碳交通生态新模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能源集团新能源产业将按照“市场化开发、网络化布局、集约化整合、技术化创新”的发展路径,积极融入国家战略规划,构建城市能源升级新生态,提升能源的含新量、含绿量、含智量,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优化能源结构注入强大绿色动能。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