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地下,纵横交错着一条条维系城市运转、守护万家烟火的燃气管网。管网的平稳运行,离不开一群默默无闻的守护者。扬州中燃公司生产运营部巡线班的韦炜,便是其中一员。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脚步丈量着这些“城市动脉”,于无声处排查隐患,于细微处彰显担当。
步履为尺
六十公里管线上的“铁脚板”
晨光熹微,韦炜已穿戴好防静电工装、安全帽,将10多斤重的工具包装上电动车,再对照前一天的日志规划路线,整装待发。他负责的巡线区域覆盖广陵区李典镇、头桥镇全域,巡检管线总长近60公里,涵盖42个调压箱(器),每天步行2万步是他的工作常态。
“巡线工作没啥诀窍,就是要认真细致。”韦炜蹲下身子,撬开阀门井,将检漏仪探头伸入井内。“光凭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在井盖孔探测到可燃气体,就必须撬开井盖,使用仪器进一步检测井内燃气设施,判断是燃气泄漏还是沼气干扰。”
调压箱是保障千家万户用气压力稳定的“核心枢纽”,也是他每日巡线的必查重点。来到箱体前,韦炜认真检查箱体完好性、标识清晰度及周边环境状况。“乡镇老百姓需要晾晒些农作物,日常不仅要打扫箱体周围遮挡,还要跟老百姓讲安全讲道理获取工作支持。”听声音、闻气味、看数值,如实记录巡检数据、实时上传,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寒来暑往、风吹雨淋,在他的精心呵护下,这些遍布街巷的调压箱从未出现过因维护不当导致的用气故障,成为老百姓安心用气的“隐形守护者”。
用心记录
六十公里管线上的“活地图”
“老韦的工作日志比图纸还准!”同事们常说。韦炜的工作日志不仅是记录,更是辖区管网的“健康档案”。凭借日志里积累的详细数据,他对近60公里管线的材质、走向、埋设深度了然于胸,被称为“管网活地图”。
翻开一本本密密麻麻的工作日志,里面不仅按日记录了检测数据,更手绘着精细的管线走向图,标注了独特的参照物、历年的环境变化和风险点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写一笔多记一点,用到的时候就好找,等我退休了还能交给接任者。”这本日志是他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更是一名燃气管网巡线工用忠诚和敬业书写的使命答卷。
“伏固小区拐角管位,污水井中心向北60厘米再向西2米……”日志上的字迹,有的因赶时间略显潦草,但每一笔每一页都是对“安全重于泰山”最质朴最坚定的执念,诠释了一名燃气巡线工难能可贵的匠心精神。
管线周边的标识桩、标识贴不仅发挥着安全指引作用,也是保护管线不受第三方破坏的警示屏障。“标识桩歪一点、标示贴少一张,都可能让施工方找不准管线位置,埋下安全隐患。”对标识桩、标示贴加固更新、查漏补缺也是他每日巡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别看这一张小小的标识贴,根据不同路面、不同环境,还要选择相对应的安装方法,必要时还需喷漆补充标记。”多年来,在他的精心维护下,辖区内从未发生过因标识桩、标示贴缺失或模糊导致的管线误挖事故。
严防严管
六十公里管线上的“监护人”
巡线工的职责,不止于“查”,更在于“防”。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韦炜的工作范畴早已超越了巡线本身,延伸至沿线所有的施工工地,他也成为了这六十公里管线上名副其实的“监护人”。
今年7月盛夏,韦炜一如既往例行巡线,途中行至沙头门站,发现向东约50米处一小河塘正施工开挖扩建。他立即想起原较浅小河塘下面有一根中压PE315运行燃气管道,控制着李典镇、头桥镇气源,且河塘两侧均有燃气管线标识桩,河塘施工前并未收到管线对接通知。韦炜第一时间向部门领导汇报现场情况,随后走访群众寻找到河塘主人和所属村村委会进行交涉。
“图纸显示燃气管道深度3.9米,在现场初步测量,开挖后的河塘垂直深度已超过3米,且河塘主人意图扩建河塘养鱼,极有可能造成燃气管道浮出淤泥面,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顶着烈日高温,他一边向施工人员讲解违规施工造成燃气泄漏的案例,一边协调公司生产运营部与当地村委会沟通,最终让施工负责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多亏韦师傅坚持,不然真是闯了大祸!”施工方当即叫停开挖作业,承诺待安全整改到位后再开工。停工期间,韦炜仍放心不下,小河塘也成了他每日重点监护对象。
“别看这管道粗壮,其实也很‘脆弱’,甚至一棵安全间距不足的树苗,日后长大生根都可能挤压管道,导致管道变形错位。所以监护工作就必须分毫必争、寸步不让!”正是这份执着与坚守,让他负责的片区多年来从未发生因第三方施工导致的燃气安全事故。
夕阳余晖如薄纱般洒落在稻田上,韦炜完成最后一处工地监护,掏出日志记录下当天的最后一条内容:“9月30日17:37,育新村工地当日监护结束,管线无异常。”
“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命,一个职工只有融入企业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韦炜坚定地说。这位平凡的燃气管网巡线工,常年默默守护着万家烟火,毅然坚守着安全与责任,将“铁脚板”的坚实、“活地图”的精准与“监护人”的担当,深深烙印在六十公里的管线上,展现了扬州城控集团公用服务企业劳动者的动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