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筑牢汛期安全防线,切实保护东关街商户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名城公司于近日启动了防汛防台专项应急预案。从排水系统体检到应急物资调度,从低洼地段值守到老旧建筑防护,在这场与时间赛跑、同风雨较量的守护行动中,安全员鲁毅——这位扎根街区十余载的老街卫士,正以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践行着守护使命,为街区筑起了一道立体化防汛屏障。
上午7:00 | 晨曦中的“安全巡查”
上午7点,东关街的晨光刚刚漫过青砖墙,安全员鲁毅便已穿上工作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首先来到街区东侧的餐饮商铺聚集区,手持测温仪检查后厨用电情况。“王叔,这根软管用了三年了吧?台风天风大,咱们换个防爆管更安心。”鲁毅边说边联系燃气公司工作人员上门更换新管,不到一小时便完成更换。这是他今日处理的第3起燃气隐患。
上午9:00 | 烈日下的“电路侦探”
上午9点,商户们纷纷打开空调,街区瞬时用电负荷达到峰值。王姐,您这后厨的插线板都发烫了!在老字号藕粉圆子,鲁毅蹲在墙角,用测温枪扫描着老式插线板——38.6℃的红色数字在屏幕上跳动。上周台风导致电压波动,您这线路老化得彻底换了。他掏出手机调出维修队排期表,当场帮商户预约了电工。临走时还不忘交代商户:“高温天电器就像人一样会‘中暑’,必须定时检查。”边说边在商户群里推送《高温用电十诫》。
上午10:00 | 汗水浸透的“安全网”
上午10点,地表温度突破40℃。鲁毅的工作服已湿透,他正蹲在一家文创店后巷,检查私拉电线给电动车充电的问题。“小李,这线路像蜘蛛网一样,台风一来准出问题。”他耐心解释,并协助店主联系专业电工重新布线。此时,对讲机响起:“街区东门入口客流较大,需要密切关注!”鲁毅立即调转方向,通过智慧平台调度保安分流人群,同时用扩音器提醒游客:“前面石板路滑,请靠右行走!”
正午12:00 | 泵房里的“定海神针”
正午12点,鲁毅推开东圈门故居泵房的铁门。他弯腰检查排水管道水位仪,指尖在控制面板上快速跳动,将前夜模拟的台风路径数据录入系统。台风预计夜间登陆,下午必须完成所有低洼区商户的防倒灌检查。他边说边将《极端天气安全手册》塞进工具包,包里还装着测电笔、燃气泄漏检测仪和一沓自己手绘的独居老人安全档案。
下午14:00 | 街区商铺里的“安全课”
下午2点,鲁毅带着“安全礼包”来到街区某民宿。他爬上木梯检查屋顶太阳能热水器固定情况,发现支架螺丝松动,立即掏出电动扳手,指导商户用扳手进行紧固。转入公共区域,鲁毅的目光被墙角斑驳的接线板吸引。“王姐您看,这截铜线已经薄得像纸片,同时开空调和热水器,它就会像您煮的阳春面——发烫、发软!”话音未落,他掏出带有过载保护的新插座,当着众人接上电热水壶,在热水壶烧开的瞬间,咔嗒一声清脆的断电声让空气凝固,商户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
晚上7:00 | 星光下的“安全账本”
晚上7点,鲁毅回到办公室,他翻开笔记本在当天的工作台账上画下最后一个对勾:整改隐患13项,服务特殊群体3户,调度应急资源7次……窗外,台风的边缘已抵达扬州,泵房传来规律的运转声。他揉了揉发红的眼睛,开始制定次日的防汛预案——他知道,这场与天气的较量,远未结束。
后记:市井里的“安全诗行”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从晨曦微露到夜深人静,鲁毅的一天是东关街安全员群体的缩影。他们用脚步丈量每一块青石板,用专业化解每一处隐患,用温情守护每一位居民与游客。在这座千年古街里,正是这些“隐形守护者”,让历史与现代在平安中交织出最美的烟火气——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将安全二字写成最温暖的市井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