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源新能源公司作为城控集团能源板块的重要一员,专注于光伏发电、储能、充电及电力工程等业务领域。为加速新能源事业发展,公司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目前已建成 41 座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85兆瓦左右,装机规模实现成倍增长。与此同时,公司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在汽车充电站、储能领域开拓了新市场。洁源新能源人凭借不懈努力,让太阳光子在电路板上跃变为电流,汇聚成驱动城市发展的绿色动能。公司35周岁以下的青年员工占职工总人数的65%,他们以智慧为笔、汗水为墨,为公司拓展发展版图,在能源发展的画卷上书写下一页页崭新答卷。
王天煜:胆大心细的“业务尖兵”
公道镇渔光互补二期9兆瓦光伏项目,是公司在集中式电站开发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去冬今春期间,作为项目管理员的王天煜,与施工团队协同发力,历时四个多月,铺设光伏组件16176套,为这片渔场撑起了一把“科技伞”。王天煜勇于创新、立足实践,提出了“预制化施工+模块化管理”的方案。施工过程中,他发现某一区域的土质与其他区域存在差异,河面下的泥土黏性极大,如同“胶水”一般,不仅干扰桩基定位,其产生的反作用力还阻碍了桩基施工,他第一时间联系设计及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勘察测量,果断决定更换大功率打桩机;同时调整邻近区域的施工顺序,实现了“问题地块精准攻坚,其他区域提速推进”,确保项目整体进度“零延误”。
罗勇军:吃苦耐劳的“安全守护者”
随着光伏装机规模的迅猛攀升,电站运维安全已成为保障公司稳健发展的关键环节。罗勇军身为技术运营处处长助理,肩负公司电站设备维护管理职责。他与运维团队对公司每座电站的“脾性”都了如指掌,针对电站的建筑构造、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安全运行的各类不确定因素,围绕建筑光伏安全、运行效率提升、规范执行落地等维度开展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他们严格依据行业标准,多方请教相关专业人士,编制了《光伏电站安全及运维手册》,构建起系统的运维管理体系,同时健全设备故障处理三方快速联动机制,为电站的稳定高效运行筑牢了保障防线。
每到夏季,对运维团队而言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罗勇军与队员们深知电站安全生产的重任与使命,必须时刻保持高度专注以快速响应各类突发故障。因此,他们在工作中从不敢有丝毫懈怠,常常是刚完成一处维修,便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个故障点。他们始终秉持着“运行1分钟,安全60秒”的坚定信念,怀揣着对能源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在追逐阳光的道路上,坚守初心、恪尽职守,全力保障企业与用户的用电安全。
彭超:精打细算的“财务小能手”
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新政,新能源电量全面进入市场交易已成定局,市场化交易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洁源新能源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导向,主动推动旗下光伏电站深度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以实际行动践行改革要求。
彭超作为公司的青年骨干,始终注重自身能力的积淀与提升。凭借不懈努力,他成功取得会计执业资格证书。去年 10 月,他从技术运营处转岗至计划财务处,面对全新岗位,彭超丝毫未敢懈怠。一方面,他持续夯实财务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在财务领域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他深入钻研电力交易领域的新政策、新规定,力求精准把握每一个细节。
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助力公司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彭超结合光伏电站实际运营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细致入微的研究。他系统分析发电效率与季节、气温、日照等因素的关联,收集海量数据并进行反复比对分析。经过长期深耕,他逐步摸清发电量随各类因素变化的规律,能够较为精准地预测发电量及变化趋势。
他始终秉持“每发一度电、多赚一分钱都是公司收益” 的理念,对交易电量单价精打细算,绝不放过任何降本增效的机会。在与交易对手谈判时,他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对市场的深刻洞察,为公司集中式电站的市场化交易争取到可观溢价。今年以来,该电站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的电量收入,较常规交易方式增收3万余元。这一看似不多的数字背后,是彭超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更为公司在电力、绿电、碳交易等市场化领域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洁源新能源公司,像王天煜、罗勇军、彭超这样的青年员工还有很多。他们虽身处不同岗位,却有着同样的奋斗精神和使命担当,他们是新时代的追光者,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企业;以奋斗之姿,赴能源之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