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烈日炙烤着大地,城市地下管网正经历着高温与高负荷的双重考验。为确保城市排水畅通、管网运行安全,管网公司始终坚持政治引领、高点站位,推动责任落实、任务落细,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坚守一线。同时,注重后勤保障、安全生产,在各场站内配备了充足的防暑降温物资,为确保打赢夏日管网保卫战提供坚实的保障。
烈日下的“侦察先锋”
连续的高温天气,使得早晨便已暑气逼人。管网青年潘玥昕、吴咏璋和徐盛头戴安全帽,身着工作服,手持大撬棍,踏上了巡检之路。他们每天都会骑行百公里,对辖区内的污水管网、河道排口、泵站、截流井、倒虹管来一次“体检”。
一路上,他们对沿途污水井一一进行检查,哪里井盖出现破损松动了,哪里井缺少防坠网,哪里井存在混接都要做好记录,及时上报;遇见施工区域,他们还会仔细核查是否有工地井点降水等违规排放进入污水管网,并着重检查管道是否出现淤积,堵塞,过水不畅等情况。
“夏季巡查必须赶早,避开中午最热时段。”“00”后潘玥昕边说边麻利地打开第一个检查井。井盖掀开的瞬间,井盖下的热浪夹杂着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但他早已习以为常。上午10点,地表温度已突破40℃。他们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早已结出一层白色的盐渍。
在连续检查了十几个井室后,巡线班组发现一处管道接口错位。潘玥昕说:“这里是老城区,雨污分流不清,私接现象尤为明显,商家和居民对分流的意识薄弱,我们会加强巡查并做好提醒。”
井室下的“清淤战士”
如果说巡线班组是管网的“体检医生”,那么疏通班组就是“清淤战士”。他们负责清理管道内的淤泥、垃圾,确保排水顺畅。
下午2点,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疏通班组的相荣正带领队员在一条老旧街区作业。由于该道路周边饭店及商铺较多,污水井室管壁上附着大块厚厚的油污。随着高压疏通车的轰鸣和水柱的喷涌,黑色的淤泥被冲刷出来、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对于井室和管道内存在的大块水泥和混凝土,常规方法难以清除,只能通过人工下井清掏。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上防毒面具、系好安全绳,相荣慢慢降入井中。管道内闷热潮湿、空气混浊。“井下温度比地面还高,像蒸桑拿。”在直径仅700mm的井室内,相荣用风镐将水泥块打碎,并用小桶将打碎的水泥碎块装进去,再由井上面的辅助人员一桶一桶的拎上来,并及时装入垃圾袋,当天集中清运。经过两个小时的奋战,他们终于疏通了这段两米多长的堵塞管道。当相荣被上面两个辅助人员通过三脚架及安全绳拉上来时,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
入夏以来这个班组采用“机械+人工”结合的方式清理管道严重淤堵10余处。每次下井作业上来时浑身湿透,但他们却毫无怨言。正是他们的汗水,换来了城市雨季的安宁。
地表下的“CT医师”
在地表之下,那些肉眼无法看到的地方,管网的健康状况是否良好?雷达探测班组利用先进技术,为城市地下管网做“CT检查”。
下午4点,暑热仍未散去,雷达探测班组的“90后”陈乐天和陈志铭正在一条主干道上作业。他们操控着探地雷达设备,缓慢移动,通过雷达图谱能清晰的看出管网的埋深,走向以及可能的隐患点。“注意这里,管道上方出现疑似空洞点!”陈乐天指向屏幕上的一处异常,迅速在地图上标记了这一位置,并与陈志铭探讨修复方案。“夏季持续高温干旱,土壤会失去水分而收缩,这容易造成地下空洞的形成,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后果会很严重。”
为了核实该隐患点,他们对目标地面钻孔,用细小的针眼探头伸入孔内验证空洞情况。探头传回的画面显示,路段下方确实有空洞。“必须立即上报,这段污水管位于主干道下方,风险很大。”陈乐天立即拨通了应急值班电话。“长时间在高温下操作精密仪器,虽然对体力和脑力都是考验,但能提前发现隐患,再累也值得。”陈乐天说着擦了擦汗,继续专注地盯着雷达屏幕。他们的精准探测,为城市地下安全筑起了一道“隐形防线。”
炎炎夏日,这三个班组只是管网公司战高温的一个缩影。他们日复一日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们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堵塞的管道被疏通,百姓的生活因此变得舒心,就觉得成就感满满。”这是管网新时代青年共同的心声。高温仍在继续,他们的脚步也从未停歇。致敬这些城市幕后的“管网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