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于3月1日发布公告,扬州市东关历史文化街区正式获批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东关街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具备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和旅游公共服务等功能,融合观光、餐饮、娱乐、购物、住宿、休闲等不同业态。

越古通今,见证城市变迁,守护绵长历史文脉
东关街坐落于扬州双东古城的东北角,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贯穿古城东关历史文化旅游区的一条东西大街,东起古运河,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是扬州城发展演变的历史见证,也是扬州运河文化与盐商文化的发祥地和展示窗口。

东关街拥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及“鱼骨状”街巷体系,保持和沿袭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特色。街区共有50多处名人故居、盐商大宅、寺庙园林、古树老井等重要历史遗存;街区拥有国家级文保单位5处、省级文保单位4处、市级文保单位21处,其中以个园、汪氏小苑、逸圃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代表了扬州盐商遗存。

传承非遗,助力文旅融合,打造多元业态街区
随着东关街多年的纵深规划,陆续建设了一批如街南书屋、长乐客栈等具有独特风格的园林建筑景点,汇集了扬州漆器、玉器、三把刀、三和四美、谢馥春等地方特产,扶持了一批如皮包水茶社、绿色吴家粥铺、五谷丰、绿杨春茶叶等扬州本土优秀企业,充分展示了扬州的城市个性和特色。

根据“文化风情一条街”的总体功能设计定位,在东关街分布有非遗产业、地方老字号、本土新品牌、休闲体验店以及扬州物质文化集中购物场所;并根据现场条件分别设茶楼、咖啡馆、快餐店、特色小吃、便利店、银行、客栈、游客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站等。经过多年的招商和市场培育,整个东关街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的全产业链的旅游集聚区。

为突出市井文化、保留烟火气息,东关街以非遗+老字号为主导,吸引以中国剪纸为代表的2项联合国教科文非遗项目、扬州评话、扬州清曲为代表的15项国家非遗项目以及以平绣、灯彩为代表的11项省级非遗项目,陆续开设15间特色文化民宿,业态分布多样化,实现产业优化和街区转型“蝶变”。
科学规划,围绕核心品牌,谋求古街长效发展
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东关街在做好资源整合与规划的同时,将致力于打造全新旅游新品种,规划调整合理旅游线路,以扬州明清古城为载体,以园林文化、盐商文化、水运文化、民俗和传统文化为核心,以精致休闲、文化体验与历史怀旧为理念,构筑扬州传统文化休闲及园林名城特质的中国古城精致生活休闲旅游目的地,形成古城活化利用与文旅开发的有机融合。

在做好资源整合与规划的同时,东关街将努力打造全新旅游新品种,规划调整合理旅游线路,设计具有扬州特质的旅游产品与纪念品,着力于产品的品牌推广与宣传,全面优化与提升扬州古城旅游的新形象。如: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整合扬州名人、名园等资源要素,打造旅游景区(点)品牌或扬州文化之旅;整合名点、名吃、名宴、名厨等资源,推出扬州美食品牌;整合文保资源和古运河文化资源,打造盐商文化品牌或漕运之旅等;充分利用扬州“联合国人居奖”、“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温泉城市”等金字招牌,多元化构建古城旅游的品牌体系,打响扬州古城旅游的知名度。



